7月26日,在彭康生平业绩陈列室多功能报告厅内,气氛格外热烈,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西迁之光青年宣讲团的成员正在讲述交大西迁故事,阐释西迁精髓,弘扬西迁精神。本次宣讲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团委副书记杨玉垚主持,杨岐山景区全体党员、西安交通大学“情系上栗 寻迹西迁”暑期社会实践一队所有成员参加。
王奕心同学以《西迁精神,主打一个“做”》为主题,通过一张车票、一张照片、一次马拉松比赛,讲述西迁路、薪火相传事和为世界之光。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秉持坚定的信念去奋斗,就是敢想敢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是持之以恒地做,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做,进而把“做”内化为新时代青年自身成长的需求。
李祖臣同学以《时光之镜,看西迁之进》为主题,透过一副眼镜,讲述知天命之年的钟兆琳教授积极响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带头赞成交通大学西迁,为了祖国西部建设漂泊半生,见证了西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历程。透过另一副眼镜,则讲述了陶文铨院士接下西迁精神的火炬,满腔热血建设中国西部,推动中国西部经济繁荣发展的奋斗故事。交大人的西迁从未停止,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年轻一代的交大人将永远铭记先辈殷殷嘱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西迁之光,薪火相传,老一辈革命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大西北建设,他们用坚定的信念、艰苦的奋斗、浓厚的家国情怀所筑成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新时代青年奋勇向前。”青年宣讲团成员在交流中说道。
西安交通大学的青年学生此次来到上栗开展“情牵上栗 寻迹西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萍乡上栗与西安交通大学校地合作的具体行动,更是西迁精神在当代的一种传承实举,是交大青年爱国奋斗、感恩奉献的生动实践。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杨岐山景区从西迁精神中汲取力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懈奋斗,续写景区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上栗与西安交通大学密切联系,建立了深厚情谊,并于2020年签订了校地、校企两个合作协议。2021年,在西安交大与上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与共同努力下,彭康生平业绩陈列室挂牌开馆。两年多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西安交大的精心指导下,彭康生平业绩陈列室品牌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成为“西迁精神”的重要传承地。已先后被西安交通大学授牌西迁精神(上栗)传承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西迁之光”工作室,被上海交通大学授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培训基地、“西迁精神”传播基地、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党史实践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时,该馆亦被同步列入萍乡市干部党性教育整体布局,作为萍乡市重点打造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之一。据统计,自开馆两年以来,共接待省内外参观团队50余批次,接待人次约3.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