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宣推萍乡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围绕“以武功山为龙头,安源、杨岐为两翼”的萍乡旅游发展格局,打响萍乡旅游品牌,积极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引客入赣”政策,抢抓长三角客源杭州区域客流,7月21日,“魅力武功·欢乐起‘杭’”2023江西武功山地质公园旅游推介会在杭州举办,杨岐山景区受邀参与推介会,并做现场推介。
据悉,浙江省自驾车旅游协会、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杭州市旅游协会、浙江省内旅行社代表等参加推介会。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旅游推广,通过推介让更多人了解到杨岐山景区是一个风景美丽而韵味独特的旅游胜地,从而扩大景区知名度,更是一次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景区代表团与其他旅游从业者交流思想意见,向其它景区学习旅游发展思路与经验。
推介会上,杨岐山景区推介代表孙越宇围绕“岐山异洞,禅韵杨岐”的核心主题,从“禅宗之光”“岩溶之奇”“杨岐之韵”三个篇章向与会者展开推介杨岐山景区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中部,规划面积54.9平方公里,距萍乡城区约10公里、长沙约100公里、南昌约240公里,与319国道、沪昆高速、昌栗高速、长南杭高铁擦境而过,区际交通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景区由杨岐景区、孽龙洞景区、凤鸣湖景区、九龙洞景区四个景区组成,是一个以禅宗古刹、岩溶景观和自然生态为特色,以宗教文化、休闲度假、岩溶探奇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景区,是夏日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杨岐山景区内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
禅宗之光
距今1200多年历史的杨岐普通寺是杨岐开宗圣地,禅法中兴道场,杨岐宗系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其“直指人心、见性见佛”的教义与普通生活结合紧密,深受广大信众尊崇,奠定了杨岐宗接替成为临济宗正脉的基础,“杨岐灯盏明千古”在佛门中广为传颂,在中国佛教界地位显赫,影响非凡,清代《续指月录》收集南宋至清康熙年间,凡有高行、语录、传记、塔铭者710人,而杨岐一家独占470人。从1199年开始杨岐宗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并发扬光大;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岐法系。
岩溶之奇
杨岐山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有庞大的溶洞群,已开发的孽龙洞形成于1.8亿年前,洞内恒温18℃,洞内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怪石、清风、流泉、飞瀑为洞中四绝,科普功能和视觉艺术享受强烈,许真君擒孽龙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孽龙洞洞长3200米,主要景观多达百余个,洞内有8处世界级的洞穴自然景观,被国内风景园林权威专家陈从周先生誉为“地下艺术长廊”“天下第一洞”,是绝佳的夏日避暑胜地。
杨岐之韵
杨岐山山峦俊丽、荡云涌霞、人杰地灵,孕育了杨岐24景,是萍水河、栗水河的主要发源地,诞生了“江西大器”刘凤诰、清代杭州知府喻兆藩、音乐家喻宜萱、地质学家喻德渊、红色特工肖炳实、西安交大老校长彭康等有影响的历史名人,唐禀、刘廓等一大批名人雅士在杨岐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由于对自然的敬畏,诞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类文明“活化石”的傩文化,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萍乡历史文化的“三宝”。花炮文化、禅宗文化、岩溶文化、傩文化渊源流长。
近年来,杨岐山景区依托资源禀赋,大力推进”避暑胜地、康养福地、科普阵地“三地建设的同时,奋力打造“赣湘边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基本设施设备,打造特色体验项目,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推出“奇幻溶洞夜逍遥”主题夜间游活动,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赣湘边赛事”。
开发红色研学、地质研学等特色研学活动,开辟溶洞探险游、乡村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全力推进杨岐山景区高质量发展。